西安市乒乓球运动协会
XI'AN CHINESE TABLE TENNIS ASSOCIATION

西北球王——刘海峰

时间:2016年10月27日 信息来源:本站原创 点击: 加入收藏 】【 字体:

西北球王——刘海峰


刘海峰


央视CCTV5“谁是球王”民间挑战赛,荣获(13岁-59岁组)“西北王”;

第二届729杯乒乓球南北挑战赛总决赛男子甲组单打冠军;

2010年、2012年联通杯中国乒乓球协会,会员联赛总决赛男子单打 40岁组,两次荣获第三名;

2013年“李宁红双喜”杯中国乒乓球协会,会员联赛总决赛男子单打50岁组第一名;

2014年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赛,50岁组团体冠军、单打冠军;

2014年“相约苏州世乒赛▪李宁红双喜杯”中国乒乓球协会会员联 赛,总决赛男子单打50岁组第一名;

2015年“观致汽车杯”全国总决赛(最高分段,无年龄要求)荣获单打亚军;


2015年苏州世乒赛,刘海峰作为中国唯一一个通过全国选拔参加国际乒联举办的“苏州杯”比赛,和各国世乒赛的参赛选手进行交流。


之后,第二届挺拔直通德国比赛如期而至。与上届相比,本届挺拔直通德国比赛有了新的创新,比赛成绩和网络票选的双重标准,也让每一位直通人选不仅有过硬的技术,人品、球品也要被广为认可。这样的标准下,刘海峰在比赛中获得丙组冠军,网络票选也居于前茅,成功直通德国,赢得了和德国俱乐部交流的机会。


一连串的辉煌战绩,让刘海峰成为业余乒乓球界里一颗耀眼的明星。但是,有着西北球王之誉的他,不论是心态还是对技术的理解和解读,都以自我定位为业余爱好者而出发的。今天,国球汇君给你带来的正是最接地气的球王之道!


西北球王——刘海峰


基本功是一切的基础

不管是专业还是业余,基本功不好,打什么都难。例如我自身的生胶打法,生胶最主要的就是不能搓球,因为经常会是反旋转,回搓过去的球通常不会太转,这样就给了对手进攻的机会。


生胶的优势是出球又沉又快,和长胶比有速度,但是进攻难度也很大,这就要平时基本功要过硬。这届世乒赛,木子、伊藤美诚他们的成绩都不错,但是放到男子这块就不行了,男子弧圈球技术更成熟,力量很大,相对生胶比较吃亏。不过业余来说,生胶还是很有生命力的,我就是一个例子!


心态放正,不宜照搬专业

我曾经和邱贻可打过比赛,从水平上当然不是一个层次的。所以,我觉得业余和职业球员的主要区别在于:业余打球是为了锻炼身体、广交朋友。职业球员的高度就不一样了,他们一场球就可能改变自己的一生,这在业余界是不会存在的。我也是广交朋友,锻炼身体,有那么多的朋友,也算获益很多了。


从技术上,专业要求全面的同时又要有杀手锏,业余这块基本上就是稳健为主,所有技术的使用都要服从命中率,我就是属于比较均衡的,并没有特别主要的得分手段。如果硬说有的话,那就是少丢球,多上台!不过真要是碰到水平高自己很多的,那还是要放开去拼……


业余比赛,发接发最关键

业余比赛最主要的还是接好发球,业余比赛大部分比的并不是基本功,因为比赛是从发球开始的,你接不好发球的话,后面再好的技术也发挥不出来。当然,在自己发球轮也要能够掌握主动,这在比赛中是非常重要的。专业选手有反手拧,那属于高端技术,目前业余比赛中即使有人使用,成功率也未必有保障。


发接发的能力培养,并没有捷径,只能通过不断的训练和比赛,才能有相应的提高。发球很多人吃不准旋转,这时候,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对方拍子触球的那一瞬间,另外就是球运行的轨迹了。真判断不出来的话,那就加保险用搓来接,但是搓球后速度变慢,也有一定的风险!


尽可能把球变成上旋

不管是专业还是业余,都应该尽可能把来球变成上旋。因为下旋球速度慢,给对方准备的时间长,这样就很可能形成被动防守。尤其是在关键分的处理上,抢先上手也是必须的,而且威胁也是最大的。平时一板小弧圈对方可能很容易就接到了,但是关键时刻,对方不一定能接到。很多人都问我关键分的处理上有没有固定的套路,其实这个是因对手而异的,不过通用的是:尽可能把球变成上旋!


比赛要敢于变化

我看过很多业余球友打比赛,基本上都是一种或者两种套路从头打到尾,当然不是说这种打法不能赢球,但是我认为,如果你在比赛中遇到一个陌生的对手,一定要敢于变化。


这个变化不仅仅是发球接发球上的变化,也包括落点和回球的方式,甚至有时候,你可以尝试用一些自己并不擅长的方式,即使你搓球不好,如果对方对下旋球处理能力一般的话,那搓球就是你这场比赛的杀手锏了。当你通过不断的变化之后,对方的一些能力基本上心里也有数了,这时候你可以根据对方的情况,采取相应战术,尽可能的扬长避短!


怎么跟国手学习?

很多球友平时看比赛转播,都想从国手的比赛中学到新的技术和战术使用,我个人认为难度很大,因为国手的技术在于他们日积月累的练习,速度和力量肯定是学不来的,而他们的战术同样是按照自身技术制定的,这和业余的层次区别太大。我看比赛的时候主要看的是意识,看他们的一些处理球的方式,往往能够有所启发。当然,我们未必能练到那种境界,但最起码在思路上是个启发!


对球的理解和认识也不是天生的,也是靠后天培养。现在的媒体很发达,很多讲教学的,例如国球汇微信公众号,我都会看,这就是一个学习过程。用不用是一回事,但都是一种思路,包括和自己认识相悖的,自己也会去思考。其实大家都要有自己的判断,不要盲从,毕竟水平差异带来的解读差异是无法避免的。


技术提高的关键在用腰

很多人都说,长球通常会比短球转,这个理解其实是错误的,旋转和长短没有直接关系,决定发球转不转的关键在于腰!很多人在发球的时候都忽视了腰部的力量,这点广大球迷一定要注意。


腰在乒乓球里的用处非常大,比较专业的,不管拉球还是发球,都是要靠腰的力量。而且,在发力的时候手一定不要离身体太远,太远的话稳定性会有下降。手是跟着腰部转动的,不要过度拉手,轴心是腰。腰是人体里最粗壮、力量最大的一部分,有些力量很大的弧圈球光用胳膊和手是盖不住的,必须要依靠腰部的力量!


(作者:liyu 编辑:liyu)


上一篇:老当益壮——夏云峰
下一篇:乒乓达人——吴兆敏

新文章

门文章



  • 西安市乒乓球运动协会 版权所有
    备案号:陕ICP备15015857号